为什么比亚迪2025年销量要定那么高?因为比亚迪高层认为比亚迪能够达到这个销量,这个销量目标你以为是比亚迪一拍脑门就定下的吗?肯定不是啊,他们肯定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才最终定下的这个销量目标。25年1-5月,比亚迪汽车国内累计销量为162.9万辆,是国内市场品牌销量第一,继续表现出来超强的统治力,而要是把国内国外销量累计的话,比亚迪1-5月份累计销量176.3万辆。

比亚迪更靠近王传福 2023 年时 “历史上最好时期” 的判断:它去年卖出了成立以来最多的车,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 1/3 ,推动营收、净利润同步增长 30% 左右至历史新高,汽车及相关业务收入 6173.8 亿元,有 1549 亿元的现金储备。
在 2023 年、2024 年的快速扩张中,比亚迪开始前所未有地激进投入。它两年扩招了 2 万名工程师、技术研发投入 941 亿元——这比此前 10 年累计的研发费用还要高。
比亚迪正同时面对两类挑战,高昂花费用于应对复杂问题。一方面,要在大众市场继续增长、保持竞争优势,考验比亚迪对技术的工程化落地和成本控制。仰望、腾势、方程豹三个高端品牌则更需要技术、产品的领先性。
2025 年比亚迪国内市场销量目标拆解如下:王朝 / 海洋品牌贡献约 300 万辆(其中秦 / 宋家族持续爆款表现,分别冲击年销 120 万、100 万辆;腾势、仰望、方程豹高端三杰合计贡献80万辆);县域市场新增 150 万辆销量;合计450万辆。为达成这一国内销量目标,国内市场选择的策略是筑牢基本盘,向燃油车腹地全面渗透。具体落地路径是通过价格、产品和渠道三要素组合来实现国内市场的销量目标。同时辅助以技术和体系支撑保障三大要素结合的落地。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称呼为3+2实施落地路径。
今年 2 月,比亚迪宣布将在王朝、海洋全系车型搭载 “天神之眼” 辅助驾驶功能,下探到售价 7.88 万元的海鸥,全系增配不提价。同类配置,零跑与吉利今年目标仅降至约 10 万元车型。
“我们打乱了竞争对手的出牌顺序。” 一位比亚迪机构投资人曾如此引述比亚迪高管当时路演的发言。一位大型车企智能化负责人说,比亚迪辅助驾驶功能的上车节奏确实超出他们的预期,当比亚迪提出 “智驾平权” 后,他们也开始调整策略、加速追赶。
“海外市场价格较为稳定,对公司盈利帮助较大。”王传福表示,目前多个海外市场销量已有逐月提升迹象,未来还会继续增长。
2025年比亚迪将总销量目标定为550万辆,其中海外市场目标年销量80万辆以上,与2024年41.72万辆的海外销量相比,目标增幅超91%。
不过挑战依然存在。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,比亚迪面临17%的税率。在东南亚市场,哪吒、长安等车企纷纷杀入,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。
比亚迪疯狂降价这事儿,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。打通海外市场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,但背后可能也有清库存、战略调整,跟供应商的债务关系紧密相连。这背后既有市场竞争的无奈,也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考量等多重隐情。这一系列动作,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